親愛的鹹魚友:
上星期有線人回報,香港的流動飲品販賣駐點在沒有駁水喉的情況下,需要定期處理污水,處理費約 $1 萬港元/ 天;屈指一算,一個月豈不是 $30 萬?花了一天時間準備,線人回報:「聽錯了」。雖然利潤還是挺高的,但已超出了我的時間管理成本。1-800-GOT-JUNK 的美夢便如此破滅。
最新資源分享
MicroFounder 提供了眾多獨立工程師正在研發的產品及公開收入
Retool 讓你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內部行政及數據分析工具
Satchel Guides 試用並比較了各種新創需要用到的工具及平台,由開設公司至銀行戶口、產品管理、網站分析、客戶服務等等
32 歲的太空競賽玩家:Tim Ellis
太空競賽的遊戲背景
表面上步伐領先的是美國,原因很簡單 - 私營企業有利潤空間、政府定下的制度比較完善。根據 SpaceTech Analytics 在 2021 年發表的統計:
全球 10,000+ 間太空科技公司有超過一半在美國發展 (5,582),其次為英國 (615) 及加拿大 (480),資金分佈亦隨之反映
涉及企業類別首三名分別是「定位導航與製圖」、「雲端運算」及「製造業」
太空科技收入利潤何來
運送貨物資源:NASA 的官方價目表顯示最低為 $2 萬美元/ 公斤
太空體驗旅程:Virgin Galactic 的太空來回機票每人只售 $45 萬美元
愛國者的情懷:Blue Origin 除了 Jeff Bezos 自掏腰包外,都是政府資助 - $167.4 百萬美元
發射大小衛星:$5 千萬 - $4 億美元不等;SpaceX 的 Starlink 衛星網絡全球有 40+ 萬人訂閱,每年 ARR (年度經常性收入) 約為 $5 億美元
Tim Ellis 的太空故事
於 Blue Origin 實習,25 歲時離開並設立自己的公司 (Relativity Space)
以 3D 技術更快更便宜地打印火箭,不受傳統供應鍊掣肘
最近三個月的準發射銷售額已達 $12 億美元
Relativity Space 的第一支火箭 Terran 1 將於今年夏季試射。
OKR 已被淘汰,Google 改用 “Simplicity Sprint”

OKR 就是 Google 內部散漫的原因
OKR 又名為「目標與關鍵結果」,用作設立目標、事後檢討及自我感覺良好。
若然公司的部屬太多,管理層要監察 OKR 成效的精力便會分散
若然員工以滿足 OKR 為前提而犧牲目標以外的理性及應變觸覺,團隊風氣只會每況愈下
若然公司或產品的方向經常變動,OKR 便不適用 → 以牢固的思想及行政速度變慢,換取穩定的積效監察結果,是本末倒置
Simplicity Sprint 提出將任務清晰化、快速前進並取得結果來改變現狀。與 OKR 的分別在於…… No BS?
新創的目標就是生存及壯大
管理了遠端團隊近三四年,我的工作只有兩種:重要的 (important) 事項及緊要的 (urgent) 事項。
還沒有把產品推出市場 → 趕快推出
還沒有收支平衡 → 製造收入
市場的接受程度緩慢 → 實驗可以規模化的方案
若你需要被監督或鼓勵來達到目標,你並不適合走新創路線。
新創資訊
Y Combinator #S22 接收的新創公司比 #W22 少了 40% (414 → 250),驗證了經濟衰退對新創生態的影響
Digital Ocean 以 $4 百萬美元收購了 2007 年開始寫的科技網誌 CSS-Tricks
Jake Mor 分享了他如何在 3 年內以一個 iOS 應用程式達成 $5 百萬美元銷售額
花生
阿拉伯籌劃的未來城市 NEOM 發佈了一系列宣傳影片,標榜生活所需設施皆於 5 分鐘範圍內
社交媒體上熱門的原始人游泳池影片都是假的,並造成環境污染
人類對比其他動物的生態優勢:我們能於虛構的群眾信仰之上建立真實的事物
若要閲讀以往發出的電子報,歡迎瀏覽此連結